一、我們被「正能量」洗腦太久了
我們總愛把情緒分成「正能量」跟「負能量」——
開心是好的,悲傷是壞的;
勇敢是對的,害怕是錯的;
努力是優等生,懈怠……就該被檢討。
但你有沒有想過——
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信使。
所以,如何接納情緒,是一門大學問。

二、情緒不是外人,而是你身體裡的「自己人」
它們不是亂跑進來的外人,是打從你出生那天起,就住進你身體裡的「自己人」。
三、恐懼不是懦弱,是你的保護機制
你討厭恐懼?可如果過馬路時你一點都不怕疾駛而來的車——你早就被撞飛了十次。
恐懼不是懦弱,是大腦在尖叫:「停!這很危險!」
它不是要你退縮,是提醒你:「先別衝,想清楚。」
四、懈怠不是墮落,是身體的智慧
你嫌自己太懈怠?可一台馬達如果24小時狂轉不休息——它會燒毀。
懈怠不是墮落,是身體在喊話:「我需要喘口氣。」
它不是偷懶,是你內在的智慧說:「現在不是衝刺的時機。」
五、悲傷不是軟弱,是被壓抑的真相
你壓抑悲傷,覺得「哭=軟弱」?
但你注意過沒——那些強撐「我沒事」的人,過一陣子總會莫名崩潰:
半夜盯著天花板流淚、看到一句歌詞突然鼻酸、走在路上毫無預警地哽咽……
那不是崩潰,是被你鎖起來的悲傷,終於撬開門逃了出來。
六、想不再痛,就得放棄愛
你問:「我可以學會不在乎,就不會痛了嗎?」
可以啊——只要你願意,把心變成石頭。
可石頭不會痛,也不會愛;不會碎,也不會為一朵花停步。
你之所以會痛,是因為你還活著,還在乎——
而「在乎」,恰恰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證據。
七、與情緒對話:傾聽而非對抗
所以,與其對抗情緒,不如試著——
跟它們坐下來,泡杯茶,問一句:
『你來,是想告訴我什麼?』
八、每一種情緒都有它的使命
恐懼想保護你,
悲傷想釋放你,
疲憊想修復你,
甚至憤怒——往往是在替你守護那條不能退讓的底線。
九、真正的自我接納,是聽見所有的情緒
真正的自我接納,不是只擁抱「陽光面」的自己,
而是對所有情緒說:
『我知道你也在努力守護我——謝謝你,我聽見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