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導引 - (點擊跳到文章處)
Toggle專題研究:「從創傷到人格解離:來自童年的影子」
當我們談論人格解離症,這是一種複雜且深刻的心理健康問題,常常被誤解和曲解。許多人誤以為人格解離症僅僅是多個人格共享一個體格的表象,但事實上,它的根源和出現的原因要追溯到深深的、甚至毀滅性的創傷。這篇文章將探討這種創傷如何影響個體,以及它如何導致人格解離症的發生。
創傷的根源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人格解離症的發生原因一定是來自於創傷,這個創傷一定來自於個體的童年或者青少年時期。根據研究,這種創傷事件的發生時間通常在20歲以前,佔人格解離症患者的90%以上。這是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個體的心理結構尚未完全成熟,對於創傷的處理能力和應對機制都相對較弱。
創傷的嚴重性
什麼樣的創傷才能導致人格解離症的發生呢?答案是,這種創傷必須達到非常嚴重的程度,甚至是讓人不願意繼續活下去,想要逃離這個世界。也就是說,只有當個體經歷了無法忍受的精神痛苦和壓力,才可能引發人格解離。
創傷與人格解離的情緒過程
對於創傷如何導致人格解離的情緒過程,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主題,涉及到心理機制、神經生物學、社會心理學等多個領域,本篇文章無法詳盡解釋。但值得強調的是,每個人格解離症患者都有他們獨特的歷程和體驗,他們的症狀和體驗的嚴重程度都因人而異。
了解創傷來源的重要性
然而,當我們探索治療方法時,了解患者的創傷來源和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了解了導致人格解離症發生的創傷事件,我們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理解自己的情緒,掌握應對策略,並最終實現康復。
創傷的類型與人格解離的不同形式
人格解離症的發生一定是源於深重的創傷,而這個創傷一般都發生在個體的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只有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才能開始為這些患者提供有效的幫助。
首先,創傷的類型可能會導致人格解離的不同類型。例如,如果一個人因為遭受性侵而產生了人格解離,他可能會形成一個憎恨男性的保護人格。這個人格會有強烈的警覺性,以防止未來的侵害。這樣的人格也可能抗拒任何與男性有關的社交活動或者情感聯繫,以保護自己不再受傷。
其次,如果一個人因為被社會排擠而產生人格解離,他可能會形成一個具有強烈社交能力的保護人格。這個人格可能會展現出高度的適應性和人際交往能力,以避免再次被排擠或者孤立。
另外,如果創傷源自於學業壓力,則可能會形成一個專注於學習的保護人格。這個人格可能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毅力,以此來抵禦外界的壓力和批評。
創傷事件的影響與治療
這些例子顯示,創傷事件的類型和個體在事件中的經歷可能會導致人格解離的不同形式。同時,這也說明了,治療人格解離症的關鍵在於理解並處理創傷事件,並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應對機制。
總的來說,創傷與人格解離之間的關係是相當複雜的。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深入理解這種關係,以便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和治療。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同時也充滿希望的領域。
—
陳俊鳴博士
催眠心理學家 | 美國認證催眠醫師考官
Dr.Jimmy Tan
Hypnotherapeutic Psychologist | U.S Certified Hypnotherapist and Examiner.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