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導引 - (點擊跳到文章處)
Toggle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鏡像神經元
這故事要從20世紀80年代說起,那時有個意大利科學家叫賈科莫·里佐拉蒂。他和他的團隊對猴子的大腦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
他們在猴子的大腦中放入一根微小的電極,每當猴子伸手去拿東西時,這根電極就會記錄下大腦中的電信號。最奇特的是,當猴子看到別人伸手去拿東西時,大腦中的電信號也會出現,就像猴子自己在做這個動作一樣。
但這種反應並不是任何動作都有,只有那些帶有明確目標和意圖的動作才會引發,比如伸手去拿食物,這顯示出動作背後的意圖。
里佐拉蒂他們把這種神經反應稱為“鏡像神經元”。它們就像大腦中的小鏡子,反映出我們看到的動作。
學習與模仿:鏡像神經元的作用
試想一下,我們學習新事物的方式其實就是如此,比如你開始學習演奏大提琴。你可能不懂怎麼握琴弓,怎麼擺放琴,但是通過觀察老師,模仿他的動作,你的大腦逐漸形成一個新的神經迴路,就好像大腦中建立了一條指導你演奏大提琴的小路。
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還會體驗到各種各樣的感官體驗,比如老師的大提琴那特殊的木香,你可能會回想起你第一次聽到音樂會時的場景,甚至記得你曾經在後台拿起古老的小提琴,一聞那香味,就彷佛穿越回過去。這些記憶和感受,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加深你對音樂的理解。
學習過程也許會有困難,也許會有感動。你可能會被老師的演奏所打動,也可能會對她年輕時每天練習8小時的毅力感到震驚。你可能想,為什麼有人會放棄外出遊玩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時間,而選擇在拉琴弦上投入自己的一生。但這就是對藝術的追求,對音樂的熱愛。
現在,想像一下,你戴著一個便攜式的高科技掃描設備,這種設備能夠檢測你的大腦活動。一般來說,當我們參與各種行為,如運動,觀察他人的動作,聞香味,存儲記憶,或者體驗情感時,與這些活動相關的大腦區域會變得更加活躍。無論是複雜的神經迴路,如演奏大提琴,或者品嚐著名作家普魯斯特最喜歡的瑪德琳蛋糕,都需要多個大腦區域協同工作。我們通過觀察和動作技巧來學習和執行行為。簡單來說,學習就像是觀察並記住一種模式,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大腦將觀察和動作的神經網絡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張地圖,這張地圖對於我們執行學到的行為是必不可少的。
科學家里佐拉蒂發現了這種觀察和行動的融合系統,這證實了我們的一種直觀理解。例如,當猴子伸手拿花生,或者觀察人類伸手拿花生時,它的大腦都會有類似的神經反應。這個發現引起了很大的興趣,因為它可能是理解我們的思想和同情心的生物學基礎。然而,將這項基礎神經科學研究應用於理解行為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固有的問題。
鏡像神經元與心智理解的挑戰
在里佐拉蒂的研究被發表後不久,一位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著名神經科學家預測,這個關於猴子前額葉中的”鏡像神經元”的發現以及它們與人類大腦進化的可能聯繫,將是過去十年中最重要的單個發現。他相信,鏡像神經元對心理學的重要性可能與DNA對生物學的重要性一樣,因為它們可能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框架,有助於我們理解許多目前還是未知的心理能力。
有了這些神經元的知識,我們就可以開始探索許多神秘的心理現象,如理解他人的思想,模仿學習,甚至語言的進化。當你看到別人做某事時,你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就會開始活動,這使你能夠理解他人的意圖,進而形成對他人思維的理解。
然而,雖然猴子的鏡像神經元可以反應出有意識行為,但這並不能證明猴子具有心智理解的能力,無論是理解其他猴子的意圖,還是理解人類的意圖。例如,猴子很擅長撿花生,也很擅長觀察其他猴子撿花生。但是,這種識別動作的微妙差異與理解心智還是有很大的距離。
大多數研究顯示,成年獼猴基本上沒有能力推斷出比身體動作更複雜的意圖,甚至黑猩猩在這方面的能力也很有限。那麼,如果鏡像神經元不能很好地預測近親物種的心智解讀能力,那麼它們是否能作為人類心智理解能力的良好指示器,我們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驗證。
鏡神經元應用於催眠與心理學
然而,鏡像神經元的發現並不止於此。它還使後續的科學家和心理學家了解到行為同步的重要性,並且在與他人的語言和動作的模仿中找到了建立信任的途徑。這是因為人類的鏡像神經系統會響應這種同步行為,開啟了我們對他人內心世界的理解和信任。
行為同步在催眠術中的重要性
這個理論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在催眠術中,達成行為和感受的同步是非常重要的。透過觸發對方的鏡像神經元,可以更快地建立信任關係,並有效地進行催眠。
舉一個例子。昨天,有一個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個案來找我求助。她由於過去的一些傷害使得對每一個人都產生恐懼而不敢接近,甚至自己的老公也是如此。然而,在與我交談的過程中她逐漸失去了這種恐懼感。剛見面時,他與我對談時是隔著三公尺在交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忘記了自己的恐懼。這展示了鏡像神經元的力量:通過行為的同步和鏡像神經元的作用,我們能夠建立起共鳴和信任。
同步法的層次與應用
我相信許多催眠師都學過同步法,書店里的NLP書藉在有教學,但同步法還是有分不同層次的應用。在我們的教學里,同步法至少被分為了6個分類。同步法的運用正是基於鏡像神經元的原理。同步法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更深層次的共鳴和連接。通過觸發鏡像神經元的激活,我們能夠模仿他人的姿態、動作和語言,以達到與他們情感共振的效果。這種技巧,幾乎是催眠師所必備的技能之一。
當諮詢結束之後,他已經敢跟我握手,也不再害怕他人。當然這部分就跟鏡像神經元無關了,這是由於修復了內在小孩的過去傷害和陰影。這個過程幫助她重建了自信和安全感,讓她能夠面對社交場合與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